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 > 教研热线 > 正文

“学生有效学习”通识要点

作者: 时间:2016-07-15 来源:
1、学生有效学习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影响有效学习的主要因素_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
3、我国学者主要倡导的学习型课堂模式为“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学案”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4、有效学习评价反馈除应与学习内容相对应外,还应兼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学习目标。
5、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技能主要着眼于学科知识素养、教材解读和处理能力、课堂教学的掌控与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6、有效学习课堂产生的条件是师生关系的有效融合、兴趣动机的有效激发、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教学内容的有效处理、教学语言的有效运用等。
7、让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
8、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学生学会学习,而是否掌握学习策略正是判断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主要标志。
9、新课老师不讲,课上主要讨论,这种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模式不是降低了老师的作用,而是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信息技术能力、课堂辅导能力、成绩的评价与反馈等。
10、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的关系:有效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有效教学是有效学习的关键条件;有效教学取决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11、教师在教学中保护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让学生体验成功;二是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表扬;三是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四是教给学生调整情绪的方法;五是向传授一些有效学习的方法。
12、撰写课例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琢磨典型的课例;第二阶段:回溯教学实例的产生过程;第三阶段:撰写课例初稿;第四阶段:斟酌和修改课例;第五阶段:凸显课例的价值和意义。
13、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可从六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创设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产生一种不断渴望新知识的强烈渴望,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实现主动学习基础和前提。
第二、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学习是要有目标的,当学生明确了目标后,通过不断的思考,动手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来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引导学生增强时间意识。要让学生知道不是“花的时间越多、学习越刻苦,成绩就越好”,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核算每个学习活动所花的时间及取得的成果,进行反省总结,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快捷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第四、引导学生寻找属于自己学习的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及能力的优势与弱势,懂得如何扬长避短。明确自己在哪些方面比别人强,哪些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等等好习惯。
第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益。教师应教给学生获得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根据学习任务主动地去获得各类信息,再合理地安排最近的学习内容,详细记录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查学习效率,从中分析原因,进行调整。
第六、要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创设积极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经常能体验学习的成功所带来的乐趣。根据学生实际而设计学习目标,不要把目标提得过高或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