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 > 教研热线 > 正文

谈谈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对策

作者:佚名 时间:2011-01-14 来源:龙源期刊网

内容摘要: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不少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必须各方面共同努力,采取有效对策,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主题词:教师职业 倦怠 原因 消除 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这些都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教了十多年书后的教师,存在这种现象还是不少的。教师职业倦怠的存在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竞争压力、教师特定的职业特点、学校管理体制、社会支持与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等。

一是教师负担过重而待遇太低。

现代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特点,教师们从早到晚地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还要坚持继续学习,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心里压力很大。然而教师的经济待遇较低,尽管国家一直提倡“尊师重教”,但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教师的工资虽然比其它行业人员高一个档次,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除了死工资以外,不再有其它的补助与津贴。另外,政府(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对教师培训投入相当有限,教师的继续学习都要自己掏腰包,根本无力“请进来,走出去”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知识,令教师们既失望又无奈,教师们面对社会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感到无所适从。

二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教师不仅思想政治素质要过硬,还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熟悉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有相当的教育学、心理学、外语等知识,不仅会教书,还要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专业素质要求高,教师们都感到压力很大。

三是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角色期望值过高。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在现实生活中,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极高的,家长们把子女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了教师的身上,一旦教师的工作有所闪失,社会对教师的批评是相当严厉的。教师要充当“学者”、“教育家”、“爱的播洒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将教师看成是学者,就要求教师的知识要博大精深,既是专才,又是通才;将教师看成是教育者,则要求教师模范遵守公民道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将教师看成是爱的播撒者,则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有海纳百川之气量;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总之,社会把教师当成了“完人”甚至神化了,多重角色要求下,教师有几难当,可想而知。而且按照有关教育法规的理念,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不听话、不守纪,都是教师的错,不管学生违纪到什么程度,法律规定都不得开除学生。就象你吃饭时,看见了毛虫,你不得把它剔除,必须把它咽下去,想来教师确实不好当。

四是对教师评价的不合理。

现在国家推行的是素质教育,但考试的指挥棒没有变,许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并没有根据教师是否尊重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等方面来评价教师,仍然用旧的评价体系即分数去评价教师,所以教师不得不象学生一样在升学的压力下超负荷的运行。不少地方表面上素质教育喊得天响,实质上应试教育搞得扎实,因为教师们知道,考学生实质上就是考教师,教师们只有豁出命去干。

五是我国职称评定上的弊端。

按照我国现行的教师职称评价制度,一个师范院校的本科生,只要六年的时间,就可以评上中级职称,如果你不懂英语,就很难有机会评上高级职称,如果你懂英语,再过五年就可以评上高级职称,前后不过十年左右。当教师的职称到了顶,再没了提升的机会,自足心理自然产生,进取心不会象当年那么高。而且目前我国(特别是许多落后地区)教师的职称一般都是一聘到底,尚不能做到评聘分离,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这更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要切实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必须各方面共同努力,采取有效对策,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一是国家和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教师有条件和能力去提升自己。

二是社会和家长要多多理解教师,以一个平等而具有鲜活人性的角色来认识和看待教师,这才是全社会尊重教师的基础和前提,要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不要将教师形象放大或神圣化。

三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者应尽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尽可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教师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使他们的郁闷和疑惑得到及时的排解;同时建立健全新的评价体系、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教师的成就需要;还要重视教师培训,开展校本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平台。

四是靠教师本身的努力,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我们都很清楚,我国的考试制度不从根本上变革,竞争压力、学校管理体制、社会期望这些方面是很难得到根本改善的,而考试制度在短期内是不会有大的改革的。所以,正如俗话所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要克服困难,关键还是在教师个人的努力。

1、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

2、要调整心态,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教师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高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攀。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子改变得了。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别一味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能动性。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只要你真正走进学生当中,去关爱学生、研究学生,只要你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为人民服务,你就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与快乐,就会觉得当一名教师是有价值的。

3、塑造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做到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评价自我,做到放松情绪,调平心态,减轻耗竭感,做到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培养宽容、耐心、热情、乐观、幽默的个性品质。

4、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5、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已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首先要坚持学习,勤于读书。读好书,可以直接与大师和名家对话,找出自己与名家的不足,改变自己幼稚的想法,提升自己的理念,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方法。在读书中还可以寻找到乐趣和幸福,并依靠不断给予自己营养的书驱走弥漫在思想上的倦怠烟雾。其次要善于反思,在实践中探求与感悟。要时刻把思考与工作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反思,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三是要乐于动笔,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由一个教书匠向一个教育者(家)的转变。

参考书目:

①《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200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